最近我被一个叫做“暗区疣太人-富贵”的人给网暴了,现在已经被拉黑了。


可以看到啊,我都不截屏截全,骂得太脏了,我提醒他注意文明用语,讨论技术并不是发泄情绪还这么发泄,对方却回了一句“人家开心都不允许吗”?

证据
这个评论他已经删除,但是我截屏了,既然这样我们就分析这个军盲的说法是有多么离谱。
他说头盔可以防弹,这个我不否认,现在军用头盔都有一定的防弹能力,但是他却认为(骂得很惨也是)一个人说“防住7.62mm M43弹是运气起作用”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这个是“头盔防弹的事实”。
我们分析一下啊:现代军用防弹头盔大多数无法可靠抵御步枪弹近距离直射,根源在于“能量-材料-人体-任务”四重硬约束。以AK-47标配的7.62×39 mm M43弹为例,枪口初速710 m/s,弹头质量约8 g,动能≈2 000 J;而5.56×45 mm M193弹初速高达940 m/s,动能≈1 600 J,远高于9 mm手枪弹的≈520 J。头盔若要在15 m距离内挡住这类步枪弹,必须采用≥22 kg/m²面密度的陶瓷-复合板,仅壳体就重达2.4 kg,加上悬挂和附件总质量远大于3 kg,已超出颈椎安全耐受极限(实验表明3 kg头盔在300 g冲击下产生≈90 N·m扭矩,在损伤阈值的线上)。现行主流头盔(ACH、Ops-Core等)以芳纶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压为主,其V50(50 %穿透概率速度)对1.1 g破片约600 m/s,对步枪弹则远未达标;即便加装陶瓷,曲面导致陶瓷提前碎裂,且背面变形≤25 mm的国标要求与头盔-头皮仅20 mm间隙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弹未穿即已造成颅骨塌陷。因此各国军标把战斗佩戴质量红线设在1.5 kg级,迫使防护只能让步于机动。(这个是我视频的文案)
好的,那么他是这么说的“人家也没说7.62是什么弹种啊”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不仅完全是半桶水军迷,更只有情绪性输出没有半点资料和数据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方已经说明7.62mm M43,特指7.62*39mm M43型全金属披甲弹。

M67 FMJ

M43 FMJ
这是两个最常见的7.62*39弹种。
我看完了他的视频,全程只有主观观点,大家参考我之前发的文章,哪一个不是有数据支撑的,这个全程没有只有“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评论。所以说我认为这个人不适合作为一个科普作者,而是情绪输出和游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