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学习绘画已有15年有余,想来是一番艰辛。
有人说我有天赋,我承认了,自然我父母在绘画方面都颇有成就:父亲青年时期创作大量漫画作品,并被市场认可;母亲则视绘画为兴趣,时常将其作为闲暇时刻的消遣。而我,在双亲都在绘画方面有成就的家庭中诞生,画画的能力自然是会多少与生俱来的。最开始我会谦逊,以礼貌的态度回应这类赞词,但后来听的多了,也便习惯了这种说法,不再下台阶了。
我3岁开始画画,跟很多人一样,画了快5年的火柴人,大多作品也多为宏大景观下的凡人小事:或战场上士兵誓死奋战,或日常生活中的喜爱事物,前者占了我前半绘画人生的大比——绘画让我感到了一种痴迷,我愿意将一整个下午塞进只有几方大小的A4纸,我愿意用自己最爱的蓝色涂满画纸,我愿意并热爱绘画。我如此画过了整个幼儿园与小学时代。
我也曾尝试过上课学习绘画,但枯燥的讲堂和煞白的石膏时时刻刻都让我想要会到那个简单的战场,那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线条空间。
自六年级开始,我逐渐开始接触到动漫游戏,启蒙之作则是米哈游的崩坏3。的确,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崩坏三已然不如绝区零和原神这种体量的作品媲美,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最精致的动漫游戏。我沉迷了3年。
在女武神中选择自己最钟爱的一位并与之奋战,这种感觉,让我对游戏燃起了热情,也让我思考:动漫是什么?
动漫是一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个人认为,自人类最初出现之时,壁画是我们表达艺术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纸上作画成为了主旋律:油画,素描,色彩,等等多种艺术形式充斥了整个世界。但他们在不同之中有着相同之处:都寄托着艺术家对灵魂的考量,这也成为了我绘画的原因。

12岁那年,我开始临摹崩坏三中的角色。第一个绘画作品在我的第一台ipad pro上进行。我购买了procreate,在有了疫情期间为人家头像画口罩的经验,我开始尝试板绘。
板绘与手绘的感触大有不同。铅笔作画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质感,是一种万能的质感:纸张上凹凸起伏的微妙感。板绘更多是拟态,模仿油画,模仿素描,模仿万物。的确,其带来的万能性,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不足——广泛而不精,但别有干净的美感。
随后的中学时期,我全身心的投入板绘事业。在描摹了多张崩坏3的作品后,我毅然决然地决定投入“原创”领域。
原创,是一条全黑的道路。不懂人体,不懂上色,只知道一味的模仿,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对标——Anmi,一位来自韩国的画师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已然忘记什么契机与Anmi相逢,或许是wallpaper上的《江南烧酒》这一绘画界的奇作,或许只是一瞬间的缘分。我决心开始钻研她的绘画技法。

2021年的暑假,我的第一张原创作品《落日的彼岸》制作完成。耗时60小时,90000多笔画,在摸索中,在昏黑的道路中我终于拼凑出了这幅作品。其草稿、线稿、上色完全学习了Anmi的绘画技法,每天每夜,我伏案桌前,在网上搜索Anmi的绘画过程,希望能够多一点理解,希望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我的想法——艺术是关于想象力的一个学问。

漫画,这种最初的故事形式,摆脱了文学文本的空白,给予读者更现实的表达,更清晰的物体,在日本闻名,响彻于世界。因此,随后4年,我开始了《雯水的日记》漫画连载。故事关于一个中国中学生雯水的日常,或日常,或倒霉,或尴尬,但充满了生活的本味。故事以我为原型,2021年的暑假期间更新最为频繁,几近每日一更。每日Procreate的使用时常不下6小时——暑假很热,空调的气味让人乏味,很累,但是我的确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一种几乎忘却时间的存在。
5年动漫绘制的学习,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小有成就,库存的作品也超过了200幅,其中包含平面设计稿、插画、节日贺图、以及40张《雯水的日记》单页漫画。15年,我画满了超过700张稿纸,绘画这种表现形式,虽然在当今高压的学习环境下逐渐隐匿,但它在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呈现,不论是视频,或是社团,还是现在的ArtemNext。审美,让我明白什么东西是好看的,即使很主观,它也在无时无刻的告诉我空间的美感。
艺术,什么是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与人类之外的沟通形式。我认为在AI时代之下,画画正变得更加难得。人类常常在探寻外星人,希望与上帝对话,但是人类之外又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界定这个边界。我们创造了AI,AI是否能取代人类?成为人类之外,给以人类一切问题以回答。
回归本源,我就是个没事画画的,画画也不过是爱好而已,并非高深的东西。而至于动漫,至于我创造的女孩,我想我愿意使用一辈子去将其刻画。
(至暗时刻)